周一,日元出现大幅波动。在亚洲交易时段,美元兑日元一度接近160的34年新高。据消息人士称,日本金融当局干预了外汇市场。日本政府曾在2022年进场干预日元走势。 本文作者:云也中国创新药,这回真的杀到美国本土,要和全球「药王」抢市场了? 本月,百济神州发布消息宣布替雷利珠单抗(百泽安)在美国正式商业化上市[1]。 图源:参考资料 1 作为国产 PD-1 抑制剂里杀出的佼佼者,百泽安这次在美国获批的适应症,与 K 药适应症重叠。 大名鼎鼎的 K 药,可是美国默沙东公司的拳头产品,2023 年刚刚以 250.11 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 1796 亿元)年销售额,登顶全球「药王」。 杀出内卷重灾区的「王」 百泽安是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 PD-1 抑制剂,2019 年 12 月国内获批。当时,国内 PD-(L)1 市场已有 3 款国产药和 2 款进口药 [2]。 图源:Insight 数据库 没错,2019 年已有 4 款国产药的 PD-(L)1 领域,就是国内创新药领域的「内卷大王」——光今年上半年就有至少 3 种新药上市,5 个已上市药品的新适应症获批,还有 3 个新药、11 个老药的 24 项新适应症在申请中。 「内卷大王」之称,恰好始于百泽安刚刚进入市场的 2020 年。 彼时国产 PD-1 药物继续崛起,几款更早获批的药物风头正盛。 百泽安上市一年后国内 PD-1 产品获批情况一览 图源:Insight 数据库 这一年百泽安表现不错,接着由于国产药全部纳入医保目录,大幅降价让整体市场份额出现波动。而后随着国产药放量、进口药市场份额缩减,百泽安开始发力,逐步达到「保二争一」的龙头地位 [3]。 根据全球最大生物制药研发服务和商业外包服务提供商 IQVIA 统计数据,过去五年全球 PD-(L)1 市场复合年增长率高达 45%,是整体肿瘤市场的 3 倍。弗若斯特沙利文则预测 2026 年市场规模为全球 613 亿美元、中国 381 亿元人民币。 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中国在全球 PD-(L)1 市场的占比将会逐渐攀升 图源:参考资料 4 当前市场格局,我国 PD-(L)1 市场国产药已成功断层前三,但放眼全球,跨国大药企的地位依然无法撼动。 今年上半年,默沙东 K 药营收已高达 142.17 亿美元,同比增长 18%,新晋「药王」地位稳固。K 药目前的直接竞争对手 O 药(纳武利尤单抗)面临专业到期,但二季度仍实现了 3% 的增长,达 23.87 亿美元。 同期,百泽安上半年的销售额为 21.91 亿元,同比增长 19.4%。 百泽安已在国内获批 13 项适应症,其中 11 项纳入医保。 国产 PD-(L)1 井喷带来了严重内卷,想要支撑持续发展,国内市场空间已显不足,必须走出去。 去年 9 月,百泽安获得欧盟批准,用于治疗特定类型的食管鳞状细胞癌,成为 PD-(L)1 领域首款「出海」产品。今年 3 月 15 日,百泽安同适应症在美首次获批。 百泽安药物说明书 图源:FDA 官网 获批之后,百泽安就该走出海外商业化的步伐了。 但这一步,绝非易事。 百泽安此次在美正式商业化上市,是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系统化疗(不含 PD-1/L1 抑制剂)后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(ESCC)的成人患者,与 K 药适应症重叠。 这可是要到「全球药王」的老家,去分上一杯羹啊。 杀到本土 PK,优势在谁? K 药,Keytruda,默沙东旗下的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,是全球癌症 PD-(L)1 抑制剂领域厮杀出来的大明星。 与百泽安相似,在时间上,K 药也并未占到先机。2014 年 9 月,K 药首次获得美国 FDA 批准上市,用于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,是全球第二款获批上市的 PD-1 药物。 但在上市后的适应症拓宽上,K 药可谓非常成功。默沙东凭借砸出全球规模最大的免疫肿瘤学临床研究项目,让 K 药从「冲锋舟」变身「航空母舰」。 十年之内,K 药在全球获批上市的适应症达到近 40 项,我国获批 13 个,是获批治疗瘤种最多的 PD-(L)1。到 2023 年,K 药已累计为默沙东创收 1015.46 亿美元,不仅是默沙东的顶梁柱,更是抗肿瘤药的天花板。 图源:自己做的 如此强敌在前,百泽安到药王的老家去竞争,又有什么底气呢? 底气就是,百济神州已经在美国「造船」成功。 创新药海外商业化的根本:要么「借船」,与已有商业化体系的药企签约让别人帮着卖;要么「造船」,砸钱到各国去建立自己的商业化系统。 都说中国药企爱「借船」,百济神州刚好就是个特例。 曾经授权诺华,去年 9 月也全部收回授权 图源:百济神州 当下的美国仍是全球医药的核心市场,世界最大经济体占 GDP 的超 20% 的庞大医疗支出,就是一座大金山。 当然,这金山也不会轻易给外人挖。高回报的同时,高投入也是打入美国市场的前提。美国早已建好了一套高壁垒的监管体系,想要进场,一要通过严苛的临床验证体系,二要打通群狼环伺的药品商业化系统。 我国创新药在美取得优秀临床数据已屡见不鲜,但美国特殊的商业化环境,却让大多数药企知难而退——个人商业保险占比很高,企业既需要拿下支付方,也需要让大批临床医生认可、形成共识,才能把药开到患者手上。 而这一切,也就意味着在营销上砸钱砸钱再砸钱。过硬的临床数据,不过是基础而已。 对于跨国大药企来说,美国就是「老家」,早已经拥有成熟的商业化体系。在既有商业化流程里多卖一个药,根本算不得啥成本负担。 所以绝大多数中国药企出海,都是把成功的研究管线卖掉,或与大药企合作经营。 那么,百泽安为什么选择自主商业化呢?因为百济神州一早就选择了「造船」,多少积累了一些家底—— 老大哥泽布替尼,已经为百泽安趟好了路。 泽布替尼首次出海时间线 图源:自己做的 泽布替尼是中国首款在美获批的创新药,也是首个「十亿美元分子」,美国市场贡献的收入占比高达 73.8%。 但泽布替尼半年就在美国取得 8.31 亿美元的销售额,但这期间总经营费用却高达 147.64 亿美元(以在美上市后累计经营费用计)。 要知道,泽布替尼在临床数据上已直接「头对头」击败了本土药。即便有如此优异的硬实力,铺路美国还是花了 150 亿美元。 图源:自己做的 百泽安可以直接走泽布替尼铺好的路,但这些「优势」对比稳居本土的默沙东和强大的药王,不过只是一张竞争的入场券而已。 于是,低价,再次成为了不二选择。 对,即便一针 3 万,售价高达国内的 20 倍,在美国,它还是很便宜。 二三十倍高价,还是「低价」战略? 国内外市场大不同 百泽安 2019 年在国内上市之初的价格为一支 10688 元。医保谈判后单价为 1254 元,医保支付后单价约 376 元。 所以,即便百泽安在美已经打了「低价策略」,仍超国内售价 20 倍。 不仅是百泽安,国内创新药价格总体处于较低水平,其他创新药出海后定价也都远高于国内,甚至达到 30 多倍。 为啥到了欧美就能卖这么高呢? 一方面,创新药确实需要高额回报才能冲抵成本。10 年研发、10 亿美元投入、临床 10% 的成功概率,药品定价不只是对一盒药付钱,必须把失败的代价算进去,才符合药物研发的市场规律。 但另一方面,美国市场药价能高到如此程度,也有其特殊性。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 Latitude Health(村夫日记)创始人赵衡在分析中指出,长期以来,美国药品价格市场以其不透明著称,尤其是 PBM 收取的返点(rebate)金额和比例让外界很难判断真实药价,从而会对美国市场的真实市场规模做出误判。 图源:自己做的 一般来说,市场竞品较多的竞争性品种,其标价(list price)和净价(net price)之间的差值会较大,返点的比例也很高。 由于药企的营收主要依赖于净价而不是标价,后发进入者必须要付出更高的返点比例和金额才能去追赶对手,而原有的领先者则会通过降低自身的净价来维持价格优势。 在当下的 PD-(L)1 领域,本土老药也在面临在净价下降的同时无法获取更多用户的挑战。为了保持高增长,涨价是唯一可选择的途径,因此美国市场药价的标价是他国 10 倍以上其实很正常。[5] 同时,我国创新药市场仍在发展中,价格相对而言较低也是事实。 弗若斯特沙利文专家王禺曾分析,中国的 PD-(L)1 药物价格远低于美国的原因可能是: 1)人均消费能力本身是低于美国;2)中国患者人群远大于美国,药企们在考虑定价时也会为了渗透更大比例的患者,而选择稍微低一些的定价;3)药品进入医保时价格降低。[4] 对此,今年年初国家医保局发布了《关于建立新上市化学药品首发价格形成机制鼓励高质量创新的通知(征求意见稿)》。但这些调整都还尚需时日,出海,仍然是国产创新药赚钱的好选择。 图源:自己做的 百济神州总裁、首席运营官吴晓滨博士曾表示:「国产 PD-1 出海面临诸多挑战,但全球 PD-1 市场容量巨大,充满机遇。」 「如果百泽安能在全球 PD-1 市场中占据 1% 的份额,就意味着可以获得 5 亿美元的收益。即使在全球市场中争到较小的份额,市场表现也将十分可观。」 策划:云也|监制:carollero 题图来源:自己找的表情包 参考资料: 丁香园是面向医疗从业者的专业平台,以「助力中国医生」为己任。在丁香园,可以和同行讨论病例 杠杆融资证券,在线学习公开课,使用用药助手等临床决策工具,在丁香人才找可靠医疗岗位。 百泽安美国百济神州默沙东创新药发布于:浙江省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|